蓝莓栽培技术
1 园地选择
根据蓝莓的生态适应性,先确定适栽区域(即气候条件适宜区),然后进行种植地块的选择。在选择种植地块时要首先了解或测定土壤pH;其次,要尽可能选择土壤疏松、富含有机质而且排灌条件良好的地方,若是山地要尽量选择阳坡中、下部,坡度不宜超过15°,大于15°时要修筑2m宽的梯田;立地类型以荒山地、低产松林改造地最佳,坡地退耕也可。但退耕地的栽植成活率不如松林改造地的成活率高,而且病虫害和杂草也比松林改造林地多,使生产管理成本增大。在南方丘陵山区,结合商品林基地建设,推广种植蓝莓,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调整了林种结构,还可以增加山区群众的经济收入。
2 定植密度与整地
定植密度
高丛蓝莓以1.0~1.5m×2.0~3.0m为宜;兔眼蓝莓常选择1.5m×2~2.5m;半高丛蓝莓选择0.6~1.2×2m。在国外,实际栽培密度常根据机械化程度而定。我国南、北方,可以根据实际经营目标选择适宜的密度。
整地
定植前挖定植穴称为整地,整地(定植穴)规格为1.0m(长)×1.0m(宽)×0.5m(深)。种植半高丛蓝莓和矮丛蓝莓可适当缩小整地规格,对兔眼蓝莓可适当增大整地规格。定植穴挖好后,将取出的泥土掺入磨碎的松树皮和泥炭或松林下的腐殖土等,混合均匀后回填入穴内,回填土要高出地面20~30cm为宜,在土壤酸度不够的情况下可掺入适量硫磺粉。
3 品种配置与定植时间
异花授粉是提高蓝莓产量和果实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高丛蓝莓自花结实率高,而矮丛蓝莓和兔眼蓝莓多数品种自花结实率极低或不结实。异花授粉可使高丛蓝莓的座果率从67%提高到82%,使兔眼蓝莓从18%提高47%。因此,在蓝莓的种值园内,至少需配置两个以上品种相互授粉,以提高产量和品质。授粉树配置比例一般为2~3:1,即主栽品种2~3行,授粉品种1行。
在冬季不很干旱的南方,以秋季至早春萌动前定植最好。一年生苗的定植深度在15~20cm,而且要扶土踩紧压实,做到“三扶两踩一提苗”。在秋冬季干旱的地方以雨季到来时定植为宜;有灌溉条件的地方,一年四季均可定植。在贵州麻江夏季定植,也能达到95%以上的成活率。
专业采收机:
4、病害防治
土壤改良
蓝莓栽培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至少在5%以上,但目前我国的蓝莓产区,除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地区的森林土壤和草碳土壤类型外,都面临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的问题,大部分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以下。利用草碳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是目前蓝莓生产中土壤改良的主要方式,但我国草碳土主要产地在东北地区的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地区,长距离运输会大大增加建园成本。锯末和松树皮等可替代草碳土改良土壤,但由于我国木材产量下降,且锯末等用于木材二次加工和蘑菇生产等原因,使这一资源供应量严重不足且价格高居不下。为解决这一问题,吉林农业大学利用各种作物秸秆作为改良土壤的有机物料,已初步取得较好的结果。
防止越冬抽条
越冬抽条是东北地区蓝莓栽培中最主要的问题,如果不采用越冬保护措施,从辽宁省的大连到黑龙江省的伊春所有东北地区范围内,无论是矮丛蓝莓、还是高丛和半高丛蓝莓露地越冬后都会出现严重抽条,表现为多年生枝条和1年生枝条全部干枯。与蓝莓的原产地北美地区的海洋性气候相比,我国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特征,冬季低温、干旱少雪、空气湿度小而引起生理干旱造成抽条。目前,采用埋土防寒是最为理想的方式,在辽南地区温室和冷棚栽培即可防止越冬抽条又可提早成熟。冬季多雪的地区可堆雪防寒,辽南地区采用塑料袋和稻草帘绑缚树体防寒也有较好的效果。
避雨栽培
蓝莓主产区辽宁省丹东市果实成熟期降雨过量也是蓝莓生产中的1个主要问题。丹东地区的年降雨量在900~1200 mm,而且果实成熟期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正好是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30%以上。蓝莓近成熟期雨量过大可导致果实外观不好、裂果、贮藏性降低和果实采收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果实的风味和品质也大大降低。据测试,蓝丰品种的含糖量在丹东地区仅为8%,而在烟台地区可达13%。浙江、江苏等省果实成熟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利用大棚避雨栽培是目前最佳的解决方式,另外一个途径是利用早熟和晚熟品种避开雨季果实成熟。例如丹东地区栽培的矮丛蓝莓“美登”果实成熟期是在6月末,雨季来临之前全部采收完毕,值得推广。
防止花期低温伤害
花期低温伤害只是偶尔发生,自蓝莓产业化生产栽培以来于2007年春季在东北地区的长春第1次发生。2007年春,吉林农业大学实验园由于花期低温和温度骤变造成了严重危害,坐果率降低和果实发育受阻形成僵果。据对36个品种的调查结果,受害果率为8.2%~100%。其中19个高丛蓝莓品种、9个半高丛蓝莓品种和8个矮丛蓝莓品种的三级受害(70%~100%果实受害)果率分别为65%、78%和60%。 |